时间:2023-05-01 00:12:32 | 浏览:137
小儿推拿是运用较轻柔的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安全、有效、易操作且不良反应少,非常适合在家庭中运用。本期我们邀请广东省中医院按摩科专家为家有小儿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具体操作方法及要领,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进而少生病,或者生病后尽快恢复。
开天门:
两眉的中点至前发际正中线成一直线为天门穴。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上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称“开天门”。
推坎宫:
从眉心至眉梢成一直线为坎宫穴,用两拇指从眉心向两侧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
揉太阳:
眉后凹陷处为太阳穴。用指端揉动该穴,称“揉太阳”。
拿风池:
在头部,枕骨下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中为风池穴。用拇指与食指分别作用于双侧风池穴中,做对称提拿动作,称“拿风池”。
下推天柱骨:
沿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为天柱骨,用拇指指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称“下推天柱骨”。
揉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为肺俞。用指端揉,称“揉肺俞”,用擦法称“擦肺俞”。
擦膻中:
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为膻中。用手掌大鱼际(大拇指一侧)上下擦该处称“擦膻中”。
揉中脘: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为中脘。用指端揉该处称为“揉中脘”。
摩腹:
小儿腹部,肚脐周围为腹。用手掌或并拢四指在该处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
推脊:
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为脊。由上向下直推称推脊。
揉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为肾俞。用指端揉该处称“揉肾俞。”
推下七节骨:
第四腰椎至尾骨尖端成一直线为七节骨。 在该处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揉龟尾:
臀部的尾椎骨处为龟尾。用指端揉该处称为“揉龟尾”。
揉板门与清板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为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揉按,称为“揉板门”;在该处从拇指指根至腕横纹上来回推动,称为“清板门”。
补脾经与清补脾经:
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为脾经,在该处从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脾经”;在该处来回推动,称为“清补脾经”。
推小横纹:
手掌面,第2~5指的掌指关节横纹处为小横纹,用拇指在该处左右推动,称为“推小横纹”。
揉掌小横纹:
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为掌小横纹。用拇指或食指按揉该处,称为“揉掌小横纹”。
揉一窝风:
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为一窝风,在该处按揉,称为“按揉一窝风”。
揉外劳宫:
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在手背3、4掌骨之间近中点凹陷处为外劳宫,用指端揉该处称“揉外劳宫”。
揉二马:
手背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后的凹陷中为二马,用指端按揉该处称“按揉二马”。
清天河水:
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为天河水。从腕横纹起直推至肘横纹,称“清天河水”。
退六腑:
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为六腑,从肘关节单向直推至掌根,为“退六腑”。
推三关:
前臂桡侧(外侧),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为三关,从桡侧腕横纹起单向直推至肘横纹处,称为“推三关”。
清胃经:
大鱼际桡侧缘,赤白肉际处为胃经。在该处从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
清大肠经与补大肠经:
食指桡侧缘,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为大肠经。从虎口推向指尖,称为“清大肠经”;从指尖推向虎口,称为 “补大肠经”。
清肝经:
食指末节螺纹面,或食指掌面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的位置为肝经。在该处从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也称为“平肝”。
清肺经: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或无名指掌面,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为肺经。在该处从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肺经”。
顺或逆运内八卦:
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的2/3为半径画圆,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为内八卦。在患儿左手上,以施术者视角在该处顺时针方向作运法为顺运内八卦,以施术者视角在该处逆时针方向做运法为逆运内八卦,右手则相反。
补肾经:
小指螺纹面或小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为肾经。从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肾经”。
清小肠:
小指尺侧缘,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为小肠经。在该处从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小肠”。
按揉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为足三里。 用指端按揉该处称“按揉足三里”。
揉丰隆: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为丰隆。用指端揉该处称“揉丰隆”。
揉涌泉:
足底面前中1/3交界处为涌泉。用指端揉该处称“揉涌泉”。
文/广东省中医院按摩科主任 吴山
小儿推拿专科 陈红蕾 谢美凤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通过对宝宝身体的穴位进行推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不适、促进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在传统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
1、补脾经,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在呼吸道感染后也会补脾养肺培土生金。2、顺运八卦,脾胃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用。3、掐五指节,宝宝受到惊吓之后的常用手法4、揉涌泉,头痛发热,呕吐腹泻,补益肾气。5、捣小天心,清热镇惊,用于惊风、抽搐、
嗨,大家好我是小郎中官微今天讲解的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23处小儿推拿穴位手法全解析1小儿按摩罕用伎俩有哪些一 脾经穴1、穴位地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掌指枢纽关头)到指尖)属线型穴位。2、罕用伎俩:(1)补脾经:向心性推之(拇
小儿推拿是运用较轻柔的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安全、有效、易操作且不良反应少,非常适合在家庭中运用。本期我们邀请广东省中医院按摩科专家为家有小儿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具体操作方法及
孩子与父母间的喂饭拉锯战并不少见,厌食已然成为独生子女的通病,尤其常见于2-4岁的儿童中间,5-6岁的孩子厌食情况也趋于普遍。父母们关心的是,除了吃药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绿色、无副作用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这时,小儿推拿或许可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追求自然、绿色的保健治疗方式已成为时尚的趋势小儿推拿作为绿色疗法不必打针吃药,没有毒性及不良反应也不需要医疗器械,手法简单易用是天然、物理的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方式小儿推拿具有丰富的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关于举办常见小儿疾病的小儿推拿手法学习班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助力“健康中国”,关心关爱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促进儿童中医康复从业者深度掌握小儿推拿保健治疗水平,结合常见疾病分析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习得中医,用到中医,快速掌握小
宝宝脏腑比较娇嫩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形气未冲”,这个阶段的宝宝五脏六腑的很能很不完善,尤其在消化方面表现的很娇嫩,宝宝的消化功能弱就需要合理饮食,不然很容易就会引起宝宝的小儿积食。小儿积食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小儿积食,急性小儿积食
儿童脾胃虚弱、运化能力差,所以平常饮食稍不注意,或饮食过量,或生冷不均,均易导致食积。如果不及时调理,常常引发感冒、发烧、咳嗽等问题。专家推荐的推拿方法很简单,轻轻松松就能调理宝宝的食积问题。第一招:掐揉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间
每到秋天,不少孩子开始咳咳咳~在一些幼儿园里,各种干咳的声音此起彼伏!别说爸妈了,旁人听了都觉得心疼不已~直言最听不得小孩子咳嗽了!秋季的咳嗽与其他季节的咳嗽有些不同,通常是干咳、没什么痰,咳嗽的频次比较密集,通常要咳很多下才能止住,而且咳
推、拿、提、捏、揉“不吃药不打针 手到病除”最近几年被称为“绿色疗法”的小儿推拿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但不是所有的推拿都可以去!新乡辉县的杨女士在推拿之后永远失去了自己才三个月的宝贝……△《都市报道》:三个月婴儿 推拿后身亡(完整节目视频)
西安4个月大女婴推拿后身亡 来源:华商网又有婴儿接受推拿服务后死亡。据华商网报道,4个月大的西安女婴小雨,还没学会叫声妈妈便永远地离开了。因上呼吸道感染,听从社区医院进行推拿调理后,仅仅过去了18分钟,孩子出现异常。后经西安高新医院抢救仍无
小儿厌食多因喂养不当厌食是指儿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多见于1-6岁儿童。厌食的儿童形体偏瘦、面色少华,一般精神尚好;但如果病程太长则会导致孩子形体瘦弱,体重减轻,精神疲惫,抗病能力差。引起小儿厌食的主要原
小郎中官微温馨提示:小儿小病,主要原因多为受风、受惊和积食。郑重其事的打针吃药,总觉得心疼孩子受罪,顺其自然,又觉得自己是后妈。今天小郎中官微选了几种最常见的介绍。我们五指小郎中官方网址:www.zyxlz.cn。文 合阴阳--祛痰散结
1、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2、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